【王別玄觀點】遺囑,不是詛咒,而是留給家人的一封最後情書

在生命教育的推廣路上,我很常碰到一種狀況:大家談養生、談退休,卻唯獨對「遺囑」避而不談。許多長輩直覺反應是觸霉頭(不吉利),或者年輕一輩認為「我又沒多少錢,那是大老闆才需要煩惱的事。」

恩典法律事務所蘇家宏律師分享了一句讓我深受感動的話:

「只要你有愛的人,就要寫遺囑!」

這句話完全打破了法律冰冷的框架。在我的殯葬實務與教學經驗中,看過太多因為「來不及說」而留下的遺憾,或是因為「猜測」而產生的家庭裂痕。其實,遺囑不只是一份財產分配書,它更像是一份「生命的使用說明書」與「給家人的最後情書」。

打破迷思:為什麼「普通人」比有錢人更需要寫遺囑?

很多人誤以為遺囑是為了「分家產」。事實上,豪門爭產或許是新聞頭條,但一般家庭因為缺乏溝通而在身後事上反目,才是社會角落更常見的痛。

若沒有留下明確的指示,家人在面對突如其來的變故時,往往會在慌亂中互相猜測:「爸爸以前好像說過想土葬?」、「媽媽是不是不想急救?」這些猜測容易演變成爭執。寫下遺囑,其實是為了把混亂留給法律去規範,把平靜與哀思留給最親愛的家人。

遺囑不只是法律文件,更是「生命的使用說明書」

除了財產分配(這部分建議諮詢專業律師),身為生命教育工作者,我更建議大家在遺囑中寫下以下三件關於「愛」的事:

1. 醫療照護的尊嚴:當我不能說話時,希望被怎麼照顧? 這是關於生活照護的叮嚀。當生命走到盡頭,若是失去意識,你希望接受什麼樣的醫療處置?預立醫療決定(AD)與安寧緩和醫療的意願,能減輕家人做決定的沈重心理負擔。

2. 身後事的自主:我想要什麼樣的告別式? 在金寶山的服務經驗中,我看過許多子女為了「該辦得隆重」還是「簡單溫馨」而爭執不下。你心中理想的「畢業典禮」是什麼樣子?是莊嚴肅穆,還是像派對一樣溫暖?寫下來,這就是你對自己人生的最後一次策展。

3. 未完成的心願清單:留給家人的祝福與心底話 這是最重要,卻最常被忽略的部分。那些平時說不出口的「對不起」、「謝謝你」、「我愛你」,透過文字保留下來,會成為家人在失去你之後,支持他們繼續走下去最溫暖的力量。

寫遺囑的實務提醒:別讓無效遺囑變成遺憾

蘇家宏律師也特別提醒,有心寫遺囑是好事,但必須符合法律要件才有效。

手機錄音算數嗎? 目前民法規範的遺囑形式中,單純的手機錄音或錄影,若不符合「口授遺囑」的嚴格緊急要件,通常不具備法律效力。

紙筆怎麼寫? 「自書遺囑」是最簡便的方式,但必須全文親筆書寫(不可打字)、記明年、月、日,並親自簽名。

結語:多一分掌握,少一分不安

寫遺囑,不是因為我們恐懼死亡,而是因為我們深愛著活著的人。

很感謝蘇律師用如此幽默溫暖的方式,解開大家對遺囑的心結。身為生命教育推廣者,我推薦大家花點時間,為自己的生命做一次最負責任的盤點。

多一分事前的掌握,就能少一分家人的不安。這份「最後的情書」,將是你留給摯愛最溫柔的導航。

❓ 常見問題 (FAQ Section)

Q1:寫遺囑是不是很不吉利?

A:完全不會。在現代生命教育觀點中,預立遺囑是一種「風險管理」與「愛的表現」。它能確保您的意願被尊重,並減少家人未來的紛爭與負擔。

Q2:我沒有很多財產,還需要寫遺囑嗎?

A:需要。遺囑不只處理財產,還包含「醫療意願」、「身後事規劃(如告別式形式)」以及「對家人的情感交代」。這些非金錢的內容,對家人來說往往更珍貴。

Q3:用手機錄影或錄音交代的遺囑有效嗎?

A:根據台灣目前民法規定,單純的錄音或錄影通常不視為有效遺囑(除非符合特定緊急狀況下的口授遺囑嚴格規定)。最簡單有效的法律形式是「自書遺囑」,需全文親筆書寫、押日期並簽名。建議涉及複雜財產時諮詢專業律師。

Q4:遺囑寫了可以改嗎?

A:可以。遺囑以「最新日期」的版本為準。隨著人生階段改變(如結婚、生子、資產變動),您可以隨時重新書寫新的遺囑來取代舊的版本。